剛才在新聞看到幾個國外網站加入了社群的概念,HuffPost Social News 利用 Facebook 提供的 plugin 快速將 Facebook 上的的社群關係複製到站內,然後再透過站內開發的社群功能提昇 user 在網站上的互動性與黏著性。LinkedIn 僅僅把 Twitter 的 follow 概念應用在人和公司之間的關係,透過設定 user 可以選擇閱讀公司企業的新聞、職缺等公開資訊,有別於一般人力資源網站的經營模式。
當網路漸漸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份,我們也不知覺得將實體社交關係移轉到網路上,從BBS、即時通訊軟體(ICQ、MSN)、個人化網站(無名小站、痞客幫) 一直到社群網站 (Social Network Site, SNS)。SNS儼然成為每個網站必備的元素了。 透過 Facebook 的 Open 策略我們可以輕易拿到 user 和 user 的關係,再透過此關係進行內容串連。如 HuffPost Social News 可以直接推薦好友們最近看過的新聞,在這樣的作法不會有敏感的隱私問題 (我可能會知道某位朋友喜歡看特定某類的新聞) 下,內容串連變得容易而且具親和力。
是不是每個網站都應該加入這樣的元素呢??
小弟認為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有些網站加入社群功能後忽然活了起來,有的不見得顯著。從社群特性可以容易判斷該不該投入資源開發社群功能,舉例來說色情影片分享網站,對於社群的功能似乎不需要太多的著墨 XD,但社群性的資料卻具備網站內化功能的利用價值,例如推薦系統功能。 選擇是否該強化站內社群功能,小弟建議可以朝兩個方向思考:
1. 是否能有效拉近距離,如 LinkedIn 拉近人與公司之間的連結關係
2. 是否能累積社群性資料,如可以用於推薦系統的資料
舉例來說,EC網站可以思考要如何才能拉近人與商品(or品牌)之間的關係,或許可以以此開發商品(品牌) 的 "follow 功能" 當有特價情報時,透過 user 選擇的方式通知。另一個方向,當 EC 網站提供 Facebook login 功能時,可以以 "匿名" 方式推薦該 user 好友買過或看過的商品,而不需刻意的開發 "好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