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只來自愛。不只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愛,還包括對一切理想的追求。當你心中燃起那種火一樣的熱情,在自己的意志驅動下,全心全意,不顧一切阻礙去追求,別人非難你,不怕;環境阻撓你,不怕;因為你已經完全忠於自己的意志,那就是自由。」



還好,沒有在太年輕的時候讀這本書

不然這樣的一段話可能就沒機會體會了,畢竟我很少會把小說讀兩遍以上

但這本書值得一再的看,對於不同階段的人生也許會有不同的體會



這是一本寫人的小說,故事裡的每個角色有各自要追求的夢想

為了夢想,我們敢拿一生作為賭注

可惜的是,往往到了最後才發現自己的夢想是別人給的夢想

因為從小到大長輩就是這樣告訴我們的...

當我們以為有自己的想法時

是不是也有可能所追求的目標並不是真正想要的?!



還沒追求到...

所以我們會不自覺把所謂的夢想加以"美化"

如同愛情讓人盲目一樣的道理

認為這真的真的是個很美好的夢想

值得我以一生作為賭注...

等追求到的時候,才驚覺夢想與現實的差距

讓我想到在很久以前和柏景聊的一段話:"我們往往會用Greedy algorithm來規劃人生,然而到最後其實都在try and error "

這本書裡面的一小節錄:

「人們常羨慕小鳥飛行的自由,可是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多半的小鳥終生都棲守在同一個巢,只能在很固定的領域中飛翔;而候鳥,因為天賦的習性,每年不由自主忙碌地往返於南北之間,飛行在同一條路線之上。」

也可以說是我們把夢想美化的一種形式



另外,這本書對於"自由"的定義的探討很多...



「自由是什麼?」

「自由並不存在,這兩個字只是人類跟自己開的一個玩笑。」

「自由像風,只存在動態中。」

....

「自由只來自愛。不只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愛,還包括對一切理想的追求。當你心中燃起那種火一樣的熱情,在自己的意志驅動下,全心全意,不顧一切阻礙去追求,別人非難你,不怕;環境阻撓你,不怕;因為你已經完全忠於自己的意志,那就是自由。」



耐人尋味,這是吉兒的一段話

我們往往覺得自己不自由,是因為質疑自己所追求的一切

不願意,卻又身不由己,就成了不自由

反過來想,就能了解吉兒所要表達的意思了

倘若一個人能夠熱愛他所做的一切

我想他應該不會有不自由的感覺

熱情來自於愛,愛來自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親情、友情、愛情

這也是吉兒所強調的人本主義



和人本主義對立的存在主義,海安是代表性角色

在故事裡面他象徵著每個人所追求的理想

儘管海安擁有一切,卻也有他想要卻得不到的(耶穌的愛)

意味著一般人所追求的理想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完美...



主角馬蒂,在故事裡看起來似乎是最沒有目標的人

但他卻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勇敢追求

儘管最後死了,但很明白的,他不會後悔這一切



「我們都好比湯圓,」教授說,「不管你是哪一顆,這鍋中的水滾了,大家都熟啦。」

「這個比喻不合理,」另一個學生反對了,「每粒湯圓的材料都相同,怎能拿來比喻芸芸眾生呢?」

「材料相同,可是際遇不同哪!」教授笑盈盈說,他舀起一粒湯圓,張口吃下了它。



人生其實就像一場旅行

旅行結束的時候,每個人是一樣的

但是過程卻沒有人是一樣的



「生命的意義不在追求答案,答案只是另一個答案的問題,生命在於體驗和經歷,不管生活在哪裡。」



在旅途上,難免會有些不如我們預期的事發生,挫折、失敗...

不管結果如何,重要的是過程

那可是旅行裡最有意義的部份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s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