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我的開始時間是在七月,加上三.四月的考試

前後大約有九個多月的準備時間

後來覺得以非本科系考統計組的考生來說

這樣的時間其實是不太夠的



理想的情況下,至少要再提早半年會更好(也就是大三下學期開始)

像MIS這種需要高度sense的科目,短時間要培養起來有點困難

除非是很有天份的人,否則建議MIS能越早開始準備越好



基於MIS沒有基礎的關係

一開始我的策略是"統計六成、MIS三成、計概一成"

統計是比較容易拿高分的科目、範圍也是三科裡面最小的

所以不管在哪一階段都要分配一定比例的時間唸統計

一方面也可以保持對題目的反應能力



因為補習班的暑期課程是一次上三科(統計、MIS、計概)

光追進度就快跟不上了

當時我的想法是先以統計、MIS為主來準備

12月以前把MIS拉起來後,再以統計、計概為主

所以7.8.9月可以說是統計、MIS的觀念建立期



補到9月的時候,為了保持MIS和統計能確實跟上進度

所以就先把每週一堂的計概課給翹了,留到要唸的時候再回去補課

9月主要的進度是"K完林東清老師的新書"、"寫統計1000題"

隨著MIS、統計課程慢慢步入尾聲

我安排好10月的主要任務是"寫完1000題"和"做MIS筆記"



到了10月一切按照安排進行

統計這時已經越來越熟練,但觀念仍不夠清楚

MIS的輪廓也掌握的差不多了,做筆記,模擬2~3題考古題

每天大概都要唸10小時以上(不含吃飯、休息)才能做完這些事



11月開始,因為1000題解決了、MIS的筆記也完成70%左右

所以接下來開始以統計、計概為主

規劃的目標有"補完資結的課"、"補網路的課"、"做完統計筆記"、"每天練習MIS題目"

所以統計開始整理筆記,計概則先從資料結構的DVD班開始上課

以一天上課、一天複習外加唸統計的方式密集排課

因為程式的底子還算OK,所以資結進度衝很快

大約花兩個多禮拜就把資工的資結春季班上完(白頭髮也會長很快)

之後則再接著繼續上網路



統計學因為做筆記的關係

所以在11月這段時期間,我才逐漸把以前還很模糊的觀念給弄清楚

對統計逐漸產生興趣也是在這個時候

因為資結佔掉大部分時間,所以MIS在這個月出現空窗期

練習寫題目的感覺頓時有點生疏



12月,統計筆記搞定,當時覺得如果回頭去寫1000題

可能得再花一個月,也許會使得考古題的練習太晚起步

所以決定開始模擬各校考古題



而計概的部份,則是上網路和DB的課(DVD)

後來因為補習班DB上的實在太OOXX,所以決定自己買書來看

所以12月以"資結再複習"、"唸完網路和DB"、"寫統計考古題"為主要工作

另外也慢慢的把MIS筆記剩下的部分再補充完



到了1月中,總算是把網路的聖經本(Computer Network)k完

開始做網路和DB的筆記,也順便把之前計概的上課內容做筆記

因為之前翹掉的計概課都是上OS和計組

花一個禮拜把計組補完,順便買了洪逸老師的"作業系統金寶典"來慢慢看



所以其實到1月底,計概才算是比較完整的run過一遍

其中包含網路、資結、DB已經有唸了兩遍

但OS連第一遍都還沒唸,當時也排不出時間去補課

所以就一直放著沒唸,只看了"作業系統金寶典"的前幾章



統計的部分,要考的八間學校考古題88~93年皆模擬過一遍

統計從12月中寫考古題開始已經進入"找盲點"的階段了

以考古題為軸心,找出自己的弱點並加以克服

至於MIS也開始重看筆記,練習寫題目,到後來MIS反而花較少的時間

在1月的尾聲,由每天唸兩科改為每天唸三科



2月開始,每天固定模擬三科的考古題

因為計概的考古題都有不斷的在看和練習,"模擬"已經失真了

所以當時都把計概排在晚餐過後模擬

統計則是固定早上模擬

MIS因為需要較多的檢討時間

而且當時正在進行"背MIS筆記"的工作

所以就把整個下午的時間都配給MIS

在考前的這一個月裡,幾乎都只有看筆記和寫考古題



這裡比較值得一題的是

因為都沒上過計概課的OS部分,僅從教科書上理解

但為了能征服輔大的計概

所以直到第一間學校(3/12)的考前一週,我才把回去把課補完

然後才真正把OS的筆記搞定

這樣做有個好處就是到後來我花在複習OS的時間很少

因為課才上完沒多久,記憶猶新

以致於OS的題目考出來幾乎都有拿到分(除了清大科管哲學家用餐問題)

不過那也是剛好考的第一間學校沒有太多年份的考古題可寫

才有空排出時間回去補課

所以建議還是儘早唸完比較好



3月開始考試後,才是真正挑戰的開始

很多前輩所強調的"堅持到底"

通常都是最後考試的這1~2個月最難熬

在考試期間,不斷複習和檢討是必要的

隨著一些較早考的學校先放榜、以及考試失利的挫折感

慢慢會開始軍心浮動

一開始,每間學校的考前一個週大概能模擬個90~94年

到後來,我只能模擬93.94年

因為在書桌前有不少時間都在擔心放榜結果,讀書效率變的非常低

所以這代表定力也是很重要的



我的準備過程大致上是這樣

僅供參考,畢竟有的人適合一天唸三科或一天只唸一科

每個人的規劃方式都不一樣

此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

當唸到一個瓶頸或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時

我想有別人的準備過程可以參考多少會有些幫助的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s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