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應所上的招生活動之需,小捲找了我來寫計概準備心得,所以就順便把交給小捲的東西post到這裡,也可以讓拖搞已久的資管所考試心得能有一點進展)



從計概的考試題型來看,沒有像MIS一樣有太多主觀意識強烈的題目(即申論題)

也不會像統計一樣,有著規規矩矩的解題步驟和對錯分明的答案

所以以得分的穩定性來說,計概可以說是介於MIS和統計之間。

但因為計概有著「既深又廣」的特性,使得許多同學在準備的初期容易遭遇到挫折

因此而把重心轉向範圍較小的MIS,計概反而成了「棄保」的對象。



其實,計概的準備過程就像到吃甘蔗一樣

只要突破初期的瓶頸,之後就會越唸越順

理論上,計概的考題可以分為程式、資結、網路、OS、計組、DB、其他(數位邏輯、XML)等等

由於範圍廣大,「唸後面、忘前面」的現象是必然的

這時必須透過筆記才能快速喚醒記憶,使複習更有效率

因為計概不像MIS一樣需要整合性的觀念,各章節之間的耦合力較小

所以我的建議是計概筆記可以「唸到哪裡就做到哪裡」



而考古題可以幫助你有效率的抓住重點

同學在準備計概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的以前三志願學校近四年內的計概考題來配合複習

從考古題中,你會發現有些學校喜歡考特定的部分

如此便可以針對此部分來加強(K聖經、找資料等方式)



以我的經驗來說,程式、資結、網路為兵家必爭之地

程式和資結多半會混著考出來,例如要你用C語言寫出Bubble Sort等

程式比較難在短時間內提升,多半靠的是大學四年所累積下來的實力

資結則掌握住Howitz的內容即可

網路的內容又多又難,必須下足功夫才能見效

建議可以找本聖經來,好好的把每一層的功能原理和應用弄清楚

因為網路的考題難以掌握,所以考古題的參考對準備網路來說相當重要

OS的出現機率較不固定,但難度不高

只要有準備,考出來多半都能拿到分數。

DB的準備只要掌握住基本觀念、SQL、正規劃、ER-model即可,

但是比較後面的Concurrency Contrl和Recover等仍有考過(只是很少考)

該不該唸必須自行斟酌。

計組則多半都是出基本題型,該不該深入準備,可以從考古題中判斷

至於剩下的部分,除非從考古題中發現某部分考的特別多(如XML)

不然的話,建議是有餘力再來準備。



總結來說,計概的準備方法是以「20/80法則」為其背後觀念

雖然和MIS一樣有著不確定性(不知道會考出什麼怪題目)

不過計概的得分會和你所花的時間成正比(MIS就不一定如此了)

但其邊際效益會呈現遞減現象,也就是當你的計概已經有一定的程度時

接下來再為了幾個冷門、艱深題目所付出的努力

可能會花掉你不少時間,卻只能幫你多拿個兩三分而已

所以這時要想清楚哪些才是應該先唸的,小心別「走火入魔」了



最後,提醒同學準備計概要「先求廣、再求深」,

掌握住基本題型的得分之後,再來鑽研較艱深的題目,

才會有「倒吃甘蔗」的感覺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sz 的頭像
    marsz

    迷戀

    mars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